对于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人员而言,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分析手段,通晓各种生物分析仪器已经成为必备功课之一。《生物仪器分析》这门课程正是顺应这种需求,在分析科学及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开设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培养生物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笔者发现这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 1) 目前仪器科学尤其是和生物技术相关的仪器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依然以传统分析仪器为主,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学生在掌握了教学实验中所用仪器,毕业之后面对新的分析仪器仍然感到茫然;
( 2) 课程所涉及内容繁多并且分散,并且很多仪器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容易混淆,比如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法;
( 3) 大型分析仪器比较昂贵,一般学校受经费限制,配置不到位。不见实物不能实验,纸上谈兵让学生学起来很抽象,无法学以致用。此外理论及实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并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沿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结合《生化仪器分析》这门课程自身特点,本文从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一些粗浅尝试和探讨,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